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0万粒太空水稻种子在三亚收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59:00    

“每株都要选一个穗子,不能落了!”4月7日,在三亚市崖州区的南繁试验田中,约1万株稻穗沉甸甸地垂向地面。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育种员钦星弯着腰穿梭其间,嘴里不时嘱咐一旁的同事仔细挑选稻谷。“这些可都是上过太空的水稻种子,每一粒都有可能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得仔细着点。”

当天,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第一批太空水稻种子全部成熟,经过育种人员初步挑选,收获了约100万粒太空水稻种子,该批种子将进行多轮筛选和鉴定,再根据品种优良性进行加代繁殖。

“太空水稻种子是经过精选的作物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入太空,在太空特殊环境中发生诱变,返回地面后进行育种和优选。”钦星指着面前不到1亩的水稻田说,这些便是太空水稻种子“上天入地”后繁育的第一代种子。

2024年4月,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广泛征集搭载种子项目。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层层筛选,报送的500余克南繁水稻种子成功入选,搭载实践十九号卫星奔赴太空。

“公司共有上百个水稻品种,我们选取了其中品质、病虫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六个品种——‘辐534号’‘美香93s号’‘农恢1号’‘农紫糯3号’‘寿乡1号’‘紫70号’进行报送。”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说,“寿乡1号”曾获得“海南好米”金奖,口感好但产量较低,希望通过太空环境诱变作用,提升其产量。

经过14天太空旅行,实践十九号卫星顺利返回地球,圆满完成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2024年11月,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专家开始陆续在三亚播种太空水稻种子,进行新种质、新材料选育。

“返回地面的‘太空种子’需要先进行浸泡处理以促进发芽,随后在隔离环境中播种,确保无基因污染。”王仕明说,第一批太空水稻种子是在专用大棚里播种的,后续又在室外的稻田中也种了一批,可以相互做比照,观察不同生长环境中展现的特性。

在很多人印象中,航天育种就是“把种子带上天再带回来,作物就能丰产”。“这批太空水稻的外观、长势和普通水稻一样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站在水田里钦星笑着说:“当然一样了!这才是第一批太空水稻,想要发生变化,最少也得有五年!”

“通过航天育种真正能够选到有实用价值的品种几率在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钦星表示,采收后,这些太空种子还要经过表型、基因、成分等观察筛选,再进行加代繁殖。一般情况下,太空种子要经过6至8代繁育才能稳定优势性状。

既然回报周期长、不稳定因素多,为何还要坚持太空育种?

王仕明说,与常规地面辐射育种突变相比,航天搭载空间诱变产生的突变材料具有成活率高、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明显优势,由此成为物理辐射育种的延伸、传统育种手段的重要补充。“虽然育种的时间漫长,可一旦成功,就能提升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王仕明对海南发展航天育种颇具信心。“海南优越的气候条件让水稻能够一年三熟,大大加快了培育新品种的进度。”他表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海南建立,将有助于把更多种子带上太空,助推“航天+种业”产业的发展。(记者 余佳琪 黄媛艳)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在高水平开放中共享发展机遇(和音)04-15

消博会港澳台参展商看好市场前景04-15

关注消博会|科技感 国际范 国潮风——3个关键词带你沉浸式“逛”展04-14

潘文壮被查,两家法院表态04-13

乌海新增18座充电站!附点位图→04-10

海南陵水威斯汀酒店泳池放出黄色水体?官方通报04-10

珠海魅族科技增资至25亿元,增幅约555%04-10

“鲜花经济” 激发消费新活力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