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3日电 题:湖南:一场“手术”背后的古树保护
新华社记者周勉、王腾
春季本是发芽生长的时节,但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新源村,一棵树龄300多年的古树却生命垂危,需要进行“手术”。
这棵编号为43042300239的香樟是湖南省约24万棵挂牌登记的古树名木之一,生长在离湘江只有十多米远的岸边。2021年,当地修建防洪堤坝时的堆土、硬化等作业,使得古树60%的根系遭到压迫,导致养分输送受阻、树冠收缩严重。
“你看它的树冠外围,树叶发黄、凋落,甚至出现了秃枝,这些都是缩冠的症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磊是这场“手术”的“主治医生”,他告诉记者,因为感到“力不从心”,这棵香樟只能通过收缩树冠的方式来减少养分消耗,并在原本处于发嫩芽阶段的春季,开始努力结籽,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延续下去。

这是编号为43042300239、需要进行“手术”的古树。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古树生病既有类似的人为因素,也有雷击或虫害等自然因素。每年,湖南各地林业部门都会记录辖区内在编古树的健康状况,需要进行治疗的,由当地出具初步抢救复壮方案交由湖南省林业局审核。没有异议、相对简单的方案由地方自行实施,如果病情复杂、严重,则由研究中心接手。去年,全省共有1157棵古树名木得到救治。
新源村这棵香樟的“手术”申请由衡山县林业局在今年3月提交,经过多次现场勘察,研究中心为它制定了包括修剪枯枝、打透气孔、高压深根施肥在内的复壮方案。
实施具体作业的湖南及时雨绿化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诗成带着团队,先是在树冠底下拉起警戒线,再用吊车将吴磊和一名工人送到半空,用电锯锯断树冠外围的部分树枝,并为切面涂抹伤口愈合剂。

施工人员在为刚锯断的树枝切面涂抹伤口愈合剂。新华社记者周勉 摄
因为防洪堤坝的存在,已不可能把这棵香樟的生长环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于是邓诗成和吴磊先是测量土壤参数,随后在现场的水泥地面确定几处打孔位置,指挥工人以每半小时1次的频率,向地下3米的深处为古树根系输送肥料和营养剂。几名村民聚集在远处一间民房的院子里,注视着这台“手术”的进行。
“救治古树,必须从树的‘感受’出发。它们和人一样,也面临过度治疗和错误治疗的风险,过度治疗会浪费经费,错误治疗则会适得其反。”吴磊说,这也是各地申报的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方案都需要审核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进行‘手术’,这棵香樟可能会在2到3年内死亡,但我们有把握将它救活。”邓诗成说,整个复壮过程预计会花费3万元,持续大概1年的时间。接下来,施工人员会定期对古树进行施肥、修枝,并向新源村村民传授相关知识,由村里对古树进行日常管护。
古树名木不仅是生态基因的天然宝库,更因承载着世代相传的乡土情怀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为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今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工程研究中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重症古树提供最科学、先进的治疗。”湖南省林业局一级调研员欧日明介绍,截至去年,湖南全省已累计抢救濒危古树约4000棵,复壮衰弱古树约30000棵。湖南省计划今年实现挂牌登记的古树名木“一树一档”信息建设全覆盖,并开展古树名木科普宣传活动200场,让更多人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
相关文章:
湖南:一场“手术”背后的古树保护04-03
全国首批重庆首家!这家医院可做阿尔茨海默病微创手术了04-02
青大附院举办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研讨会,创新术式点亮记忆之光03-31
湖南航空新开无锡⇌厦门航线03-22
甜梦无忧,健康同行!世界睡眠日·湖南中医药文化市集来了03-20
最高34℃!气温先升后降局地寒潮03-20
护理科研学习从文献汇报开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