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金声玉振,和合之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0:55:00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八批《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随州曾侯乙编钟赫然在列,正式跻身世界级文献遗产。金石之声,跨越千年文明,响彻国际舞台,不仅是对2400年前礼乐文明的全球认证,更展现出中华文化正以古老智慧与现代治理的交响,谱写新时代的文化华章。

“铭文千字刻春秋,政策一纸护文明。”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据考证,年代距今约2400年。这件沉睡千年的“有声文献”,以3755字铭文与十二律齐备的乐音体系,重构了世界音乐史的认知。它不仅是先秦礼乐文明的巅峰象征,更以“一钟双音”的绝技,证明了中华先民在声学、数理与工艺上的超前智慧。这一发现被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框架,彰显了国家层面对文化遗产的顶层设计。湖北省政府更是将编钟文化纳入干部教育体系与中小学教材,推动编钟文化化作“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全民共享文化基因。

守正创新,让文化瑰宝焕发时代光彩。如何推动文物更好“出海”,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推动“曾楚文化”走上国际舞台,足迹遍布海外,成为大国外交的“金色名片”。同时,科技赋能为文物注入新生动力。从编钟乐律数据库到编钟乐器及钟架、附件的3D扫描件再到名为“穿越青铜纪”的数字文物VR项目的沉浸式体验,青铜钟声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

文旅融合,激活历史基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将有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IP持续“出圈”。随州市带来了生动的实践演绎,以曾侯乙编钟为核心,规划“曾随文化走廊”,打造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旅小镇,并将编钟剧场、非遗保护中心纳入城市规划。《哪吒2:魔童闹海》等影视IP与编钟元素结合,传统文化以现代叙事走向大众,形成“考古+科技+艺术”的文旅融合新模式。湖北省博物馆年均接待500万观众,编钟乐舞表演成为外国元首访华的“必修课”,甚至创下一天接待两国元首的纪录。这种“以文化引流,以旅游赋能”的策略,正是政府“文旅名城”战略的落地缩影。文旅融合的交流互鉴,生动印证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曾侯乙编钟的青铜之音叩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殿堂,也寓意着中华文明的“记忆琥珀”为全人类延续共同的“世界记忆”。从政府规划的顶层设计,到民间的创新实践,再到文旅融合的经济赋能,中华文化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带着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智慧,驶向世界的汪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曾令琪(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

东湖评论:金声玉振,和合之音04-25

河南省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04-23

民乐县民联镇:推进环境卫生整治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04-23

世界读书日丨阅见北疆 文润锡林04-23

人民日报荐读30本好书,读一本,悟一生04-23

“守护灵珠 万物共生”2025年世界地球日暨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04-22

陈超|泥土的芬芳——原州农民版画的艺术魅力与价值04-22

13个系列50余项阅读活动!城阳2025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启动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