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绘就水利现代化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16:57:00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萧山枢纽管理站内的屏幕上,显示着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安全监测系统,凭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闸站实际运行状态,在厂房内还有机器狗代替人工开展日常巡检;在之江水文站,“三个实时”监测机制,仿佛给杭州湾安装了“智能水表”,“算水”准确率提到了99%以上;西江塘千年的筑塘史在“近自然修复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的生机......

9月10日,记者跟随全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参会代表走访了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萧山枢纽管理站、之江水文站和西江塘,感受到一场以数字孪生为核心的水利变革在浙江全面铺开,“数字赋能”正引领着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加速迈进,绘就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图景。

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起步较早,如今已实现从“点上突破”到“扩面提质”的跨越:七大水系防洪预报调度实现分钟级模拟计算;“省级—区域—市级”三级协同的数字孪生水网格局初步成型;69个数字孪生工程陆续见效……为全省水安全筑牢“智慧防线”。

“数字孪生水利不是简单的‘数字复刻’,而是要打造一个能监测、会分析、可预报的‘虚拟水利系统’。”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水情预报部副主任刘福瑶说,从长远来看,数字孪生技术不仅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更直接关系到千万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保障,蕴含着深刻的民生价值。

智联万物:天空地水工织密“感知网”

“以前山洪预警要等30分钟,现在15分钟就能精准推送,为群众转移抢出宝贵时间!”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副主任童增来感慨水文监测升级带来的变化。小流域山洪是浙江防汛防台的重难点,提升预警时效,核心在于加快数据采集传输速度。

为此,浙江对69个山洪灾害防治县的1.15万个重点村落逐一摸排,按照“先梅雨影响区,后台风影响区”原则升级改造水文测站遥测终端。如今,我省雨量站平均密度达每6.2平方公里1个,基本实现“镇镇有水位、村村有雨量”。今年6月梅雨期,全省1.62万个水文测站经受实战考验,96期山洪灾害点对点短临预警均实现“15分钟响应”,预警效率较此前提升50%。

这正是浙江水利感知系统建设的缩影。如果说数字孪生是水利工程的“智慧大脑”,感知网络便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神经末梢”。浙江整合“天、空、地、水、工”五大维度资源,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高精度感知系统:“天”依托卫星遥感、北斗技术等实现全域监测与数据稳定传输;“空”通过水利测雨雷达填补降雨预报盲区、通过无人机升级河湖与工程管护;“地”织密雨量站网、视频监控与预警设备网,覆盖重点区域;“水”加密水文站网建设,强化水位和流量监测;“工”搭建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为水利工程建管提供更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

孪生赋能:从试点探索到全域实践

历经三年多建设,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已从试点拓展至流域、水网、工程等多领域,形成“扩面提质、协同联动”格局,成为保障水安全、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利器”。

去年汛期,钱塘江流域面临着严峻考验——下游富春江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数字孪生钱塘江系统迅速发力:通过实时接入水文站水位、防洪工程运行参数,推演81组洪水错峰方案,清晰模拟洪峰演进、水位变化及淹没范围。

这不仅实现新安江水库建库以来首次低于汛限水位2.18米时开启1孔预防性泄洪,更是在90小时内精准启闭闸门17次,累计预腾库容12.5亿立方米,为承接上游来水预留充足空间,有力保障了钱塘江流域防洪安全。

目前,浙江已在八大水系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其中钱塘江、杭嘉湖东部平原等7个流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防洪预报调度分钟级模拟计算(钱塘江、苕溪、飞云江等实现“正向-逆向-正向”算法功能),鳌江流域计划今年底上线。

“幸亏浙东引水工程给我们送来及时水,不然我这700多亩晚稻种不下去,至少损失20多万元!”宁波余姚泗门镇种粮大户魏其炎指着长势喜人的秧苗,笑得合不拢嘴。

2024年8月,余姚地区遭遇干旱天气。浙东数字孪生水网模型紧急启动“诊断”模式:一边精准拆解当前水资源调度细节,一边模拟推演常规引水、北线优先引水、南北均衡引水等方案效果。经过多轮筛选比对,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根据预演结果,实施15天不间断引水,通过萧山枢纽累计引水754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余姚市旱情。

浙江构建“1+3+11”数字孪生水网格局,以1个省级水网为核心,联动浙北、浙中、浙东3个跨区域水网及11个市级水网,形成“省级统筹—区域协同—市级响应”机制,与流域、工程系统深度衔接,筑牢水资源保障防线。

在杭州西险大塘数字孪生系统的指挥调度屏幕上,200余个监测点位在三维界面闪烁。“我们在防渗墙内埋设了应力应变传感器,面板接缝处装了位移计,就像给大塘做‘心电图’。”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部主任杨柳介绍说。

作为杭州复刻的“虚拟西险大塘”,该数字孪生系统与实体工程同步设计、建设、应用,通过人员设备定位芯片、视频监控等实现“一图管理”。东苕溪的水库、闸站、泵站等实时数据,都被系统整合成一张虚拟水网。

根据不同基础条件分类施策,浙江将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分为初级版、基础版、提高版三个层级推进。截至目前,全省周公宅-皎口等19座水库、城西南排等7座闸泵、铜山源等3个灌区的数字孪生成果已上线运行,镜岭水库等34座水库、曹娥江大闸等5座闸泵、三门县东部灌区的数字孪生建设正加快推进。

润泽民生:数字洪流托起“幸福水网”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

防洪减灾中,系统强化洪水的预报调度精准度。今年以来,全省开展洪水预报1.3万站次,发布洪水预警239站次,实现应(预)报尽(预)报。

水资源优化上,该技术精准调控每一滴水用在“刀刃上”;河湖管理领域,“AI河长”成为“智能管家”;工程安全领域,数字孪生技术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智能化水平。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从技术突破到民生实效,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已实现从“技术有感”到“民生有效”的跨越。

下一步,浙江水利将持续建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深化数学模型建设,加快构建更具韧性、更智能、更惠民的现代化水网,为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

相关文章:

浙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绘就水利现代化新图景09-11

【2025数博会】332家企业确认参展 2025数博会招展工作结束08-19

继“范斯高”之后,“竹节草”也停编了,但浙江的气温依然受影响07-26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泉州开幕 李书磊出席并致辞07-25

早报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07-23

@遵义人:这些App,高风险!速自查 →07-13

“智能质检仪”快速定位办案瑕疵07-12

小米16被曝设计大变,澎湃OS版灵动岛真来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