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协同创新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讨论环节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的实施路径,医院与科研机构的管理者围绕技术临床化、数据治理、伦理法律、管理变革及未来发展5个维度展开交流。该环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主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院长 陈明卫: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医院管理、患者服务、临床决策及医疗资源管理等领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国家政策指引,于2018年起在医院消化内科的临床工作中探索智能辅助诊断方案。今年2月,医院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在病历自动生成、辅助决策支持及医疗知识检索等场景取得了突破性应用成果。未来,医院计划通过建设智算中心以整合科研资源,重点聚焦智能导诊、预问诊、病历管理及患者管理四大方向,并同步解决数据安全、伦理责任等挑战,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刘宏旭:
作为辽宁省癌症中心、辽宁省肿瘤规范化诊疗中心的依托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年筛查任务量达数万例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医院虽已在影像辅助诊断、病理诊断、患者随访等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实际效果仍有待提升,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成伟: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尽管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地处偏远,与国内大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企业合作有限,但医院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影像诊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如,借助相关技术,肺小结节检测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脑血管的CT血管造影、神经系统检测等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在骨科肿瘤筛查中,人工智能技术也提供了重要支持。医院期待与更多企业深化合作,将诊治数据与专家经验融入人工智能系统,提高医院的诊治质量与效率。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肖庚富: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武汉,不少医院通过智慧化手段有效优化了挂号、缴费等流程,显著提高了就医效率。然而,对于“老病号开药”或已明确诊断的简单诊疗需求,医患双方仍需花费较多时间沟通。为此,建议医院引入人工智能开药系统,辅助医生完成开药环节,之后再进行人工复核确认,以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减轻医生工作负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如果人工智能够承担更多常规性工作,医生或将有更多时间用于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周到的诊疗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 张蔷:

文:孙艺
编辑:魏婉笛
审核:孙梦

相关文章:
脑机接口步入民生领域“加速跑” 这些患者将迎来“奇迹”利好↓04-04
全国表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敏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04-03
从创伤疗愈到危机预防——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大会召开04-03
首批获准开展路测:小马智行取得卢森堡Robotaxi测试许可04-03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人士: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为全球合作添信心、增活力04-03
技术精湛解难题,争分夺秒解急忧04-03
辛亥革命博物院开启沉浸式历史体验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