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一时花海”到“四季繁华”,赏花经济如何“又美又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14:00    

鲁网4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春风拂过齐鲁大地,潍坊安丘的万亩桃园粉浪翻涌,昌邑的千年梨园如雪绽放,人民广场的樱花树下游人如织……这些如诗如画的场景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视觉盛宴,更是“赏花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各地深挖“赏花+”模式,将短暂的“花事”转化为持久的“花市”,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然而,如何突破花期限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仍是“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百花齐放

漫步在潍坊人民广场,樱花如云似雪,树下年轻人举着相机捕捉落樱瞬间,孩童在花雨中嬉戏,汉服爱好者衣袂飘飘,与樱花共绘一幅流动的画卷。樱花树下,人潮涌动,潍坊市首届职工美好生活季打造的“春天市集”热闹非凡,60家美食摊位星罗棋布,120家本地企业携1000余款“潍坊好品”集中展销,形成“樱花+”的多元消费场景。这正是当下“赏花经济”火爆的缩影——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追求在赏花过程中获得文化体验和消费乐趣。

潍坊的春天像是一场百花接力的盛宴。当人民广场的樱花尚未谢幕,植物园的郁金香已悄然绽放;紧接着,牡丹、芍药次第盛开;青州黄花溪的连翘、昌邑的梨花、安丘的桃花接续登场,形成“一城一花一特色”的赏花格局。这种“百花接力”的局面有效延长了赏花经济的持续时间,让市民的出游热情从早春一直延续至初夏。以3月28日开幕的2025“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第十四届潍坊安丘辉渠桃花节暨齐鲁天路自驾游活动为例,这不仅是赏花盛宴,更是一场融合文旅、农业、消费的综合性节庆,吸引游客3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2亿元。

放眼全国,“赏花经济”同样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武汉樱花季吸引全球游客,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4万人次;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2000亩桃林盛花期,当地推出花海火锅等特色项目,单日最高游客量超1.8万人;安徽含山将废弃石料矿坑生态修复后打造为油菜花海,成为春日消费新空间。这些活案例共同表明,“赏花经济”已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发展为融合文化、生态、农业、商业的复合型产业,成为激活城乡消费的重要抓手。

从“颜值”到“产值”

“赏花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从“风景”到“钱景”、从“颜值”到“产值”的转化。在潍坊昌邑山阳梨花节期间,景区接纳游客达2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村民500多人从事旅游服务,旅游门票、餐饮等总收入近千万元;樱花下的潍坊市首届职工美好生活季,短短数日,全市15.4万人次参与,覆盖企业2000余家,实现消费1.13亿元,其中在市人民广场主会场总销售额就高达9771.73万元……不断增长的数字,生动地诠释了“一朵花”如何撬动“一座城”的经济活力。

赏花经济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经济收益上,更在于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安丘辉渠桃花节通过发掘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将赏花与自驾游相结合,巧妙将齐鲁天路沿线各景点串珠成链,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游客。昌邑山阳梨花节则从农家乐、乡村民宿,到梨花水饺、梨花鸡、梨花糕、秋梨膏等特色美食,再到时下流行的研学、露营,不断丰富梨花节的“打开方式”。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文化价值是赏花经济的另一重要维度。不少地方的赏花节融合文化展示、文艺表演等多元场景,特色农副产品、非遗展品、书法展示让观众领略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奎文、青州的花朝节则设有百花市集、花朝雅集,举办非遗项目展示、书画艺术笔会等活动,融合了深受“Z世代”喜爱的汉服文化与国潮文化。缤纷的活动以花为媒,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生态价值同样不容忽视。赏花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路径。昌邑博陆山将废弃矿坑改造为花海游园,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各地通过发展赏花旅游,不仅美化了城乡环境,也增强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突破“花期”

尽管“赏花经济”如火如荼,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花期的短暂性。春花只开一时,如何避免“昙花一现”,让赏花经济“花好”又“常开”,成为各地亟需解决的难题。可喜的是,潍坊能够“百花接力”——樱花之后有郁金香,郁金香之后有牡丹、芍药,再之后有连翘、梨花、桃花——有效延长了赏花季的时间跨度。然而,这种策略对地域气候条件和花卉资源有较高要求,并非所有地区都能轻易复制。

同质化竞争是另一大挑战。随着各地纷纷举办花卉节庆,“千篇一律”的现象日益明显。一些地方的花节缺乏特色,活动内容雷同,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对此,潍坊各地的应对之道是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体验。如青州花朝节突出汉服文化与国潮元素;昌邑山阳梨花节策划“漫步梨园”写生摄影展、服饰展演、群众文化活动;安丘辉渠桃花节主打自驾游体验。这种“一城一花一特色”的发展思路,也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赏花经济”同质化的传统印象。

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也制约着赏花经济的发展。大量游客涌入往往导致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厕所紧张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此外,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也常常无法满足旺季需求。潍坊安丘桃花节通过完善自驾游线路、增设临时停车场等措施缓解了部分压力,但系统性解决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另一个潜在问题是生态环境压力。游客过多可能对花卉植物本身造成损害,如踩踏花木、随意采摘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大量人流带来的垃圾处理、水资源消耗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发展赏花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地必须面对的课题。

“好花”常开

面对挑战,“赏花经济”需要从单一观赏向多元体验升级,从季节性活动向全年产业延伸,从同质化竞争向特色化发展转型。

产业链延伸是突破花期限制的关键。以花为媒,上下延展,将短暂的赏花活动延伸为全年产业链,并可结合四季不同花卉和农产品,形成“春赏桃樱夏赏荷、秋赏菊花冬赏梅”的全年无淡季发展格局。

文化赋能是避免同质化的有效途径。将地方文化基因植入赏花活动,进一步挖掘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举办花卉主题的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等,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科技助力能为赏花经济注入新动能。数字技术可以用于花期预测、游客分流、虚拟赏花等场景。如开发赏花APP提供实时花情、最佳观赏路线、周边服务等信息;利用VR/AR技术打造“数字花海”,延长观赏期;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

区域协同是做大做强赏花经济的重要策略。在“一城一花一特色”的格局基础上,未来可以加强市县联动,设计跨区域的赏花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如将相关节会活动等串联起来,打造“潍坊花季之旅”品牌;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更大范围的赏花经济圈。

社区参与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赏花活动的策划、运营和服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发展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训村民旅游服务技能,扶持农家乐、民宿等小微业态,分享发展红利,带动村民服务致富。

从潍坊人民广场的樱花市集到安丘万亩桃海的自驾游线,从昌邑千年梨园的特色美食到潍坊植物园的民俗展示,“赏花经济”正在昌潍大地上书写着“美丽事业”的新篇章。

赏花经济不应止于“赏花”,而应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不应满足于“一时繁华”,而应追求“四季常青”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赏花经济”的下篇文章还有更多有待深挖的可能。它可以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通过“赏花+农业”“赏花+文创”等模式,激活乡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是城市更新的助推器,通过花卉景观打造和节庆活动举办,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归属感;可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花卉种植和观赏,美化环境,传播生态理念。

春风十里,不如一城锦绣;百花齐放,更待产业繁荣。当我们以创新思维深耕“赏花+”模式,以系统观念构建全产业链,以共享理念促进社区参与,“一时花海”或将化为“四季繁华”,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相关文章:

这个小长假chill一下,「出门踏青计划」04-04

文创别把“文化饭”做成“夹生饭”04-04

英国启动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的咨询程序04-04

无锡鸿山举办文化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沙龙04-03

潍坊寿光:金融活水“贷”动企业新活力04-03

从“一时花海”到“四季繁华”,赏花经济如何“又美又飒”04-03

“樱”为你开放,携手共未来04-03

世界银行向尼日利亚提供10.8亿美元贷款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