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当前,各地正在陆续交出“年中答卷”。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湖北、宁夏、河南、四川、江西、北京、湖南、云南、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12地公布了上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其中,除云南、广东两地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4.4%、4.2%)低于全国水平(5.3%)外,其余10地GDP同比增速均跑赢全国。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多地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呈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效调控,以及各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等举措,使得经济发展韧性增强,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湖北上半年GDP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火热消费的刺激。图为湖北武汉长江大桥。(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多地GDP增速跑赢全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从GDP增速来看,湖北的增速领先,同比增长6.2%。这也是近4年来,湖北上半年GDP增速最快的一年。
湖北上半年GDP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火热消费的刺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湖北社会零售品总额高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高出全国均值1.9个百分点。
在供给端方面,上半年,当地商超延续迅猛发展态势。据赢商网统计,今年,湖北商业市场有22个新项目,遍布武汉、黄冈、黄石等7座城市,累计商业体量约为157.9万平方米。
在需求端方面,“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截至6月11日,今年湖北全省3C数码、家电、厨卫等以旧换新产品总销量达3358万台,累计带动销售总额为414.8亿元。
此外,浙江、河南的GDP增速同样亮眼,分别为5.8%和5.7%。
从GDP总量看,长期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超6.87万亿元(68725.4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样超过6万亿元,达到66967.8亿元,位居第二。山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位居第三。
“广东以超6.87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稳居榜首,这一数字不仅令人瞩目,更凸显了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开放前沿的强大实力。”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广东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其背后是深厚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市场环境和持续的创新动力。广东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更在于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领先地位。
宁夏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表现亦十分亮眼:实现生产总值2650.90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项主要指标中有14项增速高于全国。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0%、6.2%和5.6%。其中,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增长10.5%,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出有力贡献。
而作为首都的北京,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增速同样保持稳健。
“从GDP总量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依旧领先,体现了其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配套完善等优势。而湖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且四川、河南GDP总量位居前列,说明中西部地区凭借丰富资源和政策支持正迎来加速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成效。”付一夫说。
新质生产力培育提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产业改造升级加快。
从上半年的“成绩单”来看,多地在推动技术创新,以及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融合上走出了坚实步伐。
上半年,广东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6.0%,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4%、33.0%;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7%、42.2%、34.0%。人工智能领域集聚核心企业1500家、独角兽24家,深圳“机器人谷”形成产学研用创新生态,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湖北经济运行也呈现出产业升级向新向优的特点,新兴产业加快成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湖南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力推进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纵深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上半年,湖南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6%。
北京新质生产力培育同样驶入“快车道”。上半年,北京新兴产业动能强劲。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7%,其中核心产业增长10.5%(按现价计算)。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6.8%(二者有交叉),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2个、7.1个百分点,锂电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成倍增长。1月至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12.3%和10.2%,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新型媒体服务等产业发展迅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2.9%,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从上半年各地‘成绩单’可以看出,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付一夫表示,部分省份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新兴产业支撑,如湖北等地发展半导体、电池等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这表明各地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明确下半年发展目标
今年下半年,各地如何全力拼经济?
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广东持续为全国做先锋、挑大梁。下半年,广东计划持续“上新”:加快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不断激发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江西省明确,下阶段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稳预期、强信心,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云南也要求,接下来,各级相关部门需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加力推动各项有利政策落地显效,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河南发布《推进2025年下半年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坚决打赢经济发展夏秋季战役,实现“全年红”,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具体而言,一是千方百计促消费、扩投资,二是用心用情助企业、强产业,三是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四是全力以赴保民生、守底线。
其中,积极推进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颇为重要。河南计划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纵深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成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等10个重点事项攻坚,建设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运行监测平台,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7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下半年的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支撑。
盛来运还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也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相关文章:
北京、山东等地GDP增速跑赢全国,广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继续领跑全国07-23
早报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对杜邦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07-23
汗珠砸钢筋“嗞啦”消失 汉南大桥建设者高温下勇刷进度条07-17
枣阳市获1.8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城市更新提速惠民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