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记者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了解到,在2024年开展的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中,该中心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

五月四节蜉物种图(A.背面观;B.腹面观)
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属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是一种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这一物种由俄罗斯学者与中国著名蜉蝣分类学家童晓立教授于2021年首次共同描述并报道,其模式产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于2024年4月首次采集到了这一珍稀物种的稚虫,经过形态学专家初步鉴定,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DNA barcoding)技术的精确比对,确认采集到的稚虫与五月四节蜉模式产地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从而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
“我们首次发现五月四节蜉是在白洋淀鸪丁淀水域,该发现极大丰富了我们对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这种敏感型水生昆虫的出现,也揭示着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乔雅君说,当前白洋淀水质已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淀内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已达295种,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高。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明空
■供图/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编辑/裴红川
■校对/赵润泽、韩妮
相关文章:
中马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护照“含金量”不断上升07-17
唐装开讲,皮衣续场, 黄仁勋亮相链博会背后:三个“首次”,一个希望07-16
正值汛期,遇到洪水该如何避险?07-15
21.79万亿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外贸韧性闯关07-14
守望:红色保密往事丨决定命运的秘密会议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