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夜市“顺时养生”
□孙连宇
人潮涌动,药香弥漫——夜幕垂下,铁西区街头的中医药夜市灯火通明,烟火气裹着艾草的气息升腾。这是“冬病夏治”贴敷在入伏启动的生动舞台,更是古老中医“治未病”智慧在城市脉搏中的一次苏醒。

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沈阳站)在沈阳奥体中心举办,前来问诊的市民络绎不绝。(资料图)
《黄帝内经》中“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说的是预防为先的生活哲学。这种智慧是融在节气里的顺应,是藏在药草里的调和——入伏贴敷用温热药物敷于穴位,借天之阳气助人体正气,是“顺时养生”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随着夜经济在各地火热升温,沈阳也用中医药夜市闯出了不一样的新路。药香氤氲的摊位前,白发老者体验三伏贴敷,青年白领咨询节气调养,稚子好奇辨识百草……夜市里岂止药香?分明是《周礼》“聚民于市”的智慧在当代的延续与变奏,让《清明上河图》里药肆的市井日常,穿越时空。
更动人的是这份传统的“活法”。中医药文化最忌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而夜市恰恰给了它流动的生命力。在这里,黄芪不是药典上的枯燥条目,而是摊主泡在玻璃罐里的养生茶;经络不是穴位挂图上的点点虚线,而是推拿师傅按揉时“酸麻胀”的真切感受;“治未病”更不是听得懂却做不好的概念,而是大妈们讨教“三伏天能不能吃西瓜”的实在问答。这种“活化”,让千年智慧走出古籍,钻进柴米油盐,正如古人所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真正的养生智慧、传统文化,就在生活的肌理里生长。
热闹背后,更藏着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当中医药夜市成为市民日常,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有了实习的摊位,退休的老中医也有了传艺的讲台,而药材商户更有了新的销路。中医药夜市火热的场景已形成一股无形推力,将人才与产业的齿轮紧密咬合,让传统智慧有了现代职业载体。这印证了《淮南子》:“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中医药夜市汇集的新需求,也如磁石般吸引人才与资源,反哺着专业教育精进与行业升级迭代。
中医药夜市所照亮的,不仅是一条条繁荣的街道,更是一条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深情相拥的路径。“治未病”之外,中医药夜市的创新探索,更为沈阳乃至更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独特而持久的馨香。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
理响·三经九纬丨中医夜市“顺时养生”07-23
俞敏洪、董宇辉,“分手”不后悔07-22
世业镇夏黑葡萄成熟上市07-21
从一粒麦到一杯酒的全链智慧革命 | 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07-19
强对流天气致重庆江津客运中心雨棚被掀翻 砸中多台停放车辆07-19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希望与冀云在AI领域开展深度合作07-17
粉丝在西安商场偶遇鹿晗,同款奶茶已售罄,大家只是围观互不打扰07-15
平潭金井国际智慧物流园A区综合楼封顶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