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4K拍照、实时翻译、提词器功能……“长沙造”AI眼镜将于6月集中交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7:2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琼萍

语音实时转录文字、步行导航实时显示、多语种同步翻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眼镜正从概念加速走向量产交付,2025年也被业界公认为“AI眼镜爆发元年”。从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到灵伴科技、闪极科技等中小企业,甚至博士眼镜等传统企业,全行业掀起“百镜争鸣”的入局热潮。记者近日获悉,由蓝思科技与杭州灵伴科技共同开发的AI眼镜Rokid Glasses将于6月正式上市,全球已交定金订单超25万台。

蓝思科技为量产提供坚实支撑

在长沙,具备4K拍照、1080P录像、实时翻译、提词器等功能的首批AI眼镜产品即将迎来集中交付。近日,杭州灵伴科技宣布其AI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全球已交定金订单超25万台,将于6月正式上市。蓝思科技在这款AI眼镜的生产与量产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Rokid核心合作伙伴的蓝思科技,依托其在长沙的智能制造基地及材料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通过“智能制造+资本协同”的深度赋能模式,为Rokid Glasses的规模化量产与性能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不久的将来,这款备受期待的AI眼镜产品将从长沙出发,完成向全球用户的交付。

时间回溯到今年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举行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灵伴科技负责人祝铭明佩戴着自主研发的AI眼镜Rokid Glasses进行演讲,并现场展示了其创新的提词器功能,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随后,蓝思科技与灵伴科技迅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布局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记者了解到,作为Rokid Glasses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蓝思科技实现了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线的全链条覆盖,依托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体系,显著提升量产效率并突破产能瓶颈。其自主研发的“纳米微晶玻璃技术”大幅度提高镜片的透光率和抗摔性,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Rokid Glasses仅重49克),成功解决行业“减重、续航、显示”难题。此外,蓝思在光波导材料、微纳结构加工等领域的多年积累,为产品的高画质显示与工业级稳定性提供了核心技术保障。

内外企业加速布局AI眼镜

AI眼镜作为下一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结合计算机视觉、AI交互、增强现实(AR)等技术,正成为消费级电子产品的热门赛道。

2024年,Ray-Ban和Meta联名推出的第二代AI眼镜在全球销量超百万台,让整个科技行业看到了AI眼镜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国内,华为、小米、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以及灵伴科技、闪极科技、影目科技等中小科技公司纷纷加码布局AI眼镜赛道,博士眼镜等传统眼镜企业也瞅准时机果断向这一赛道转型。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品牌方接连发布新品,“百镜”大战盛况呼之欲出。“AI眼镜并非最新的产品,最近的突然爆发离不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像DeepSeek等人工智能以及机器视觉等技术的突破和成熟为AI眼镜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和认可度也在不断增加,加上政策支持为市场发展提供保障,科技巨头布局也提升了消费者的期待和信任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AI眼镜市场不断传来利好消息。

Wellsenn XR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到234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销售有望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135%。而IDC则预计,到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

警惕AI眼镜成考试作弊“神器”

然而,这片蓝海市场也暗藏礁石,AI眼镜产业在技术、伦理、市场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技术层面的瓶颈是AI眼镜发展的首要阻碍。AI眼镜需要在拇指大小的镜架上集成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环境感知等复杂功能,这对硬件微型化提出极高要求。即便硬件取得突破性进展,软件算法的实时性挑战依然存在。当用户转动头部时,系统需要在20毫秒内完成环境重建与信息叠加,这对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困境之外,用户隐私与技术滥用问题形成新的阻碍。消费者既渴望AI眼镜拥有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又对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充满警惕。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的AI眼镜可能在用户无意识间记录他人影像,这种“被动监控”特性已引起国家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AI眼镜的技术滥用事件正不断出现。2024年,日本东京一名高三学生在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部入学考试中,竟利用AI眼镜拍摄试卷,通过智能手机上传至社交媒体寻求答案,最终因涉嫌作弊被移送法办。智能眼镜与AI的结合,让“考场秒变学霸”成为可能,这严重威胁着考试的公平公正。

面对AI眼镜可能引发的考试作弊乱象,业内专家建议,考场可通过屏蔽网络信号或关闭AI眼镜功能,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考场监视,及时识别作弊行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已出台《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等多项法规政策,为AI技术创新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划定了明确的行为红线,以确保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

相关文章:

感受农耕乐趣 探索科技奥秘05-20

有望成为今年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IPO!宁德时代登陆港股,上市首日表现强劲05-20

Uzi简自豪入选《英雄联盟》名人堂05-20

4K拍照、实时翻译、提词器功能……“长沙造”AI眼镜将于6月集中交付05-20

校地联动赋能林果产业 技术培训激活乡村振兴动能05-19

香港今年新股集资额已超600亿港元 暂居全球首位05-18

川环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文琦超、文建树、文秀兰、文秀琼拟分别减持不超过54万股05-18

凌晨3时55分,国宝抵京!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