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的消费者吴女士向央广网啄木鸟投诉平台反映,她在群里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消息,本想联系一下干兼职增加收入,没想到钱没挣着,反而被骗了。
“垫资刷单”挣外快 充值金额被“异地消费”了
6月24日,吴女士向记者还原了事件过程,她说:“我本来想兼职,网上联系到的那个人就教我如何垫资刷流水。在他的步步引导下,我下载了某加油平台App,并充值购买了电子油卡。事后,等我反应过来,想要再重新登录App修改密码时,发现我的账户已经有了两笔支付订单。”

App油卡充值记录截图(央广网发 吴女士供图)
吴女士提供的交易截图可以看到,6月20日21时58分至22时03分,她在该加油App上充值了四次,金额分别为2000元、1700元、800元和200元,合计4700元。

App消费记录截图(央广网发 吴女士供图)
App的交易明细上显示,6月20日23时09分和23时10分,有两笔支出,分别为1856.94元和1294.77元,合计3151.71元。短短一分钟,就出现了两次大笔消费支出。
“我查看交易详情,发现这两笔支出用于加油、加气,而且消费地点在内蒙古,App上的油卡余额只剩1548.29元。我人在成都,根本不可能在内蒙古消费。我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吴女士说,由于被骗金额已经超过3000元,她赶紧报警,并且拨打App平台客服电话,要求冻结自己的账户,避免油卡余额再出现“被异地消费”的情况。
操作过程被控制 私密信息遭泄露
6月25日,记者联系了涉事加油平台的工作人员刘先生。“我们查看了吴女士的交易情况,根据她的描述,她应该是遇到了网络诈骗。”刘先生说,“这种情况我们之前也遇到过。我们是官方平台,对消费者的隐私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所有的交易支付必须经由消费者本人同意。吴女士在网上操作过程中,应该是向诈骗分子泄露了手机验证码、交易密码等,所以才出现了被‘异地消费’的情况。”
该加油App是否存在支付漏洞呢?记者下载了该App,发现开通油卡得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须同意并确认平台的《用户服务协议书》,并进行人脸识别,再设置移动支付密码。完成上述操作后,油卡才可成功开通。
对此,记者咨询了互联网从业者周先生。“这个加油App的注册流程和油卡开通流程,均需要消费者本人实名认证,意思是如果没有消费者本人同意并确认,操作无法进行,还是比较安全的。”周先生表示,“从吴女士描述的情况来看,她的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受人指导的,其实就是被控制了,诈骗分子可能通过某种话术套取了消费者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导致她充值的金额被异地消费了。”
周先生还说道,对于商家而言,在严格的支付规则框架下,这样的支付订单一般被视为消费者的正常消费,很难察觉出异样。建议商家在App页面设置谨防诈骗、保护隐私等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护自己的登录密码、手机验证码、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被泄露,避免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使用移动支付 以下三点须牢记
针对吴女士的遭遇,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反诈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移动支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警惕“刷单”陷阱!所有形式的网络刷单都是违法行为,切勿参与。任何以“点赞”“关注”“做任务”为名,要求消费者先垫付资金的,都是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轻松赚钱是陷阱。
二要守护好个人的“密码钥匙”!消费者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是保护账户和资金安全的核心屏障,绝对不要以任何理由透露给他人,包括自称“客服”“工作人员”“警官”等其他人,索要这些信息的都是骗子。
三是切勿开启“屏幕共享”!警惕陌生人让消费者要求下载不明软件,并进行“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操作。一旦开启“屏幕共享”,骗子将能实时窥探消费者的手机屏幕,进而窃取密码、验证码和敏感信息,甚至直接盗取消费者的账户资金。
来源: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想靠刷单赚钱反被骗?小心掉进诈骗陷阱!07-05
波哥开播|沥桂龙舟赛,南海是赢家!07-02
2025年石家庄中考成绩公布时间定了→07-01
智链千万家 服务新“三农” 强化七个意识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06-29
女孩被老师用三角尺砸中头部致九级伤残,母亲遭死亡威胁!最新进展:涉事人员已被抓获06-25
小店遇到大麻烦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