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踏入静宁县李店镇薛胡村川区的百亩果园,便能看到纵横交错的滴灌管道已安装就绪。这些管道仿若黑色的脉络,向着果树根部蜿蜒伸展。这正是李店镇今春全力推进的“果园水肥一体化项目”。该项目融合高效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致力于提升川区苹果品质,降低资源损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绿色动力。
薛胡村川区果园地处李店河流域,这里的苹果产业起步较早。然而,如今却面临诸多难题:果树树龄偏大,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土壤出现板结状况,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果品品质下滑,产业效益欠佳。为破解这些困境,今年李店镇在该区域启动了占地面积达500亩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在项目区的示范园内,不仅配套建设了果园滴灌设施,还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着重解决因劳动力不足导致的果园管理难题,以及果树生长过程中的需水问题,以此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推动现代果园管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薛胡村党支部副支书薛锦锋难掩喜悦之情,说道:“我们薛胡川区果园如今有了水肥一体化项目,不仅解决了果园缺水的困扰,还为果树施肥提供了极大便利。尤其是村上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的留守老人依靠这项技术,也能轻松管理果园了。”
据了解,果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巧妙利用果园自然高差,或是借助农用三轮车车厢的高差,通过铺设在果园的简易滴灌系统,在为果树供水的同时,将肥料溶解于水中一并施入土壤。这种施肥模式节水、节肥、省工效果显著。滴灌系统主要由贮肥罐(蓄水桶)、主管带及滴灌带(支管)三部分构成,使用时,只需将主管带与贮肥罐连接,便可轻松进行滴肥作业,操作技术简便易行。
“通过水肥一体化改良技术,我们成功突破了川区旱地果园缺水的瓶颈,极大地调动了川区果农管理果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果农提升果园管理水平。这对于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果产业综合效益,实现产业增值、果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李店镇党委副书记陈晓维介绍道。
水肥一体化滴管技术仅仅是静宁县果园管理创新举措的一个生动写照。静宁县依托自身作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总结过往经验,持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全力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发挥强农惠民作用,使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抹亮丽色彩。
在发展过程中,静宁县积极开展“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协作,制定并完善了静宁苹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同时,集成推广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以及树形改良、黑膜覆盖、节水灌溉等针对挂果园的提质增效技术。此外,静宁县还建设了2000亩育苗基地,试验选育适合县域生态条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纪1号”“静宁1号”等新优品种,并大力推广瑞雪、瑞阳等早、中熟品种,促使苹果产业朝着品种多样化、供应均衡化方向稳步转变。
“苹果+新技术”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果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助力果农实现增产增收,还进一步扩大了静宁苹果品牌的影响力,让静宁苹果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上大放异彩,走向更远的地方。
通讯员 李芳艳 许甜源 文/图
相关文章:
庆城县农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04-17
宁德时代回应动力电池新国标04-17
静宁:科技赋能奏响苹果绿色发展新乐章04-16
敦煌网APP在苹果美区应用商店下载排名升至第二 仅次于ChatGPT04-15
2025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启动04-15
知识产权治理如何适应开源创新04-15
镇平:加强管理促小麦增收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