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的说法,中文里存在多种委婉和多样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根据社会身份、年龄、宗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文死亡说法:
按身份等级
天子死曰“崩”或“驾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曰“死”。
按年龄
少壮而死称“夭”;
未满20岁而死称“殇”,分为“下殇”、“中殇”和“上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
老年死称为“寿终”。
按特殊原因
为国事舍命为“殉”;
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
死于外地谓之“客死”;
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按宗教
佛教称圆寂(西去);
道教称仙去(仙游);
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
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
其他说法
过世、过去了、过了、去了、走了;
返乡、回去、离开、长眠;
先走一步、老去、作老人、作古;
相关文章:
第18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蒙古国赛区举行决赛04-19
心相近|习近平主席的小客人来华圆梦04-09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就《教育部 国家语委 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03-31
多伦多中国华人有多少01-21
人均多少平米收房产税01-18
中文死亡有哪些说法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