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销量火爆的“藏乌梨”查无此物?媒体:农产品营销莫靠编造特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08:54:00    

销量火爆的“藏乌梨”竟“查无此物”?近日,业内专家证实被冠以“世界之巅、川藏特产”的“藏乌梨”系普通梨加工伪造,其口感、营养价值与普通梨无异。近来,此类骗局并非个例,必须高度警惕。

特色农产品因地域水土和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青睐,一些商家却想鱼目混珠从中牟利。从人工染色的“彩色土豆”到高温灼烧而成的“青皮爱媛”,无不是利用消费者追求新奇和健康的心理,通过加工、改名或虚构产地,故意抬高身价。

这种打着“地方特色”和“特殊功效”旗号招摇撞骗的虚假营销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损害了特色农产品长期累积的声誉。

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平台作为线上销售的主要渠道,要加强资质审核,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产地、功效等用语重点监测,并要求商家提供资质文件,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对于虚假营销的商家,要从严惩治,切断传播流量。

相关部门也应清理特色农产品线下售卖的监管盲区,针对“编造特色”的违法现象开展专项整治。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提高对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及辨识能力。此外,还需严格规范特色农产品的申报流程,做好农产品优品认证工作,从源头遏制虚假营销。

好销量没有捷径可走,靠编造博眼球难以持久。只有深挖地域特色,持续优化品种培育,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的科技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与绿色健康期待,才能为特色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亳州研学推介会在肥举办08-30

比亚迪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营收3713亿元,国内纳税总额271亿元08-30

“价格屠夫”零跑首次半年度盈利,朱江明可以高枕无忧了吗?08-24

充电宝3C认证新规今起实施 合规产品销量持续增长08-15

“排”面拉满 !绵阳青少年全省夺冠08-12

无资质卖医疗器械、公示页面证照“隐身”…… 网售医疗器械乱象调查08-11

太魔幻了,山寨酒店们怎么还没凉?08-10

000851,被重罚!9年财务造假近200亿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