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事关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近年来,包头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探索医养结合服务路径,鼓励支持各机构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养老和医疗深度融合。
医养结合为幸福养老“加速”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初春时节,内蒙古惠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养老院的植物园里,空气清新怡人,绿植生机盎然,地面干净整洁。走廊里不时传来音乐声,房间中也传出阵阵欢笑。“三餐一个星期不重样,屋子有人给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日子还不幸福?”接近中午12点,护工把饭菜送进全国劳模唐嗣孝老人房间,递到手上。唐嗣孝老人邀请记者坐下来尝尝,说起入住养老院后生活的变化,她眼角挂满笑意。
内蒙古惠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集养老、医疗、护理、保健于一体的医养结合专业化老年护理连锁机构。2015年,内蒙古惠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尝试“医养结合”模式。董事长袁国栋告诉记者:“养老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5分钟应急圈’,小病就近解决,大病绿色通道快速转诊,当行业都在讨论‘智慧养老’时,我们更关注切苹果的大小、炖菜的软硬度,通过将带鱼去刺、芹菜切细剁碎等细节纳入标准化流程,让‘适老化’渗透到每一餐,老人吃得下、笑得开,才是真正的生活质量提升。”
78岁的王秀珍老人十年前患上脑梗,每到换季就会心慌、气促,令她很不舒服。“住进养老院后,每到换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上门为我问诊输液,院里的保健医也天天叮嘱我按时吃药,这两年换季就没再难受过。养老院满足了我的需求,自己不害怕了,孩子也放心了。”王秀珍说。
“90%的疾病可在院内解决,真正实现了一体化医养结合。”袁国栋介绍,公司以创建一级医养结合机构为动力,以服务老人为重点,致力于建成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适宜化的医养结合机构。今年打算继续带能自理的老人开音乐会,让入住老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照护中心为幸福养老“加码”
房间里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温馨舒适,若不是床头安装有呼叫器等设施,很难将这里与照护中心联系起来。
走进包钢三医院临家照护中心,老人们在走廊里散步,进行简单的伸手踢腿锻炼。阳光照映在老人们脸上,幸福而美好。茶余饭后,几名老人在活动大厅边看电视边拉家常,日子过得悠然惬意。
今年1月,包钢三医院全力拓展医养业务,成立临家照护中心,中心首期占地1580平方米,包括24个房间,2间VIP房和1个重症监护室,共67张床位。集养老、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于一体,包钢三医院也成为自治区率先开创三甲医院内设照护中心的医疗机构。
“来,咱们一起做手指操,一起锻炼身体。”3月18日,在包钢三医院认知康复理疗中心,88岁的李大爷配合着照护人员的口令,双手重复握伸握动作。听到护士夸奖他做得好,脸上露出微笑。看着面色红润的张大爷,很难想象他不久前生了一场大病,临家照护中心通过对老人救护、治疗、康复“一站式”服务,全程无缝衔接,帮助李大爷很快恢复正常生活。
包钢三医院临家照护中心负责人冯利东介绍,包钢三医院临家照护中心以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为基础,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拥有资深医护团队和先进康复设备,并设有重症监护室专属通道,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急救设备,确保老年人突发状况能得到快速专业的治疗,提供全面的诊疗康复服务。中心根据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分为1—5级5个照护级别,为入住的老年人建立专属健康信息档案,每日记录健康状况,定时消毒房间,确保居住环境整洁。同时,24小时提供亲情化照护服务,包括洗脸、泡脚等日常清洁护理及全身洗浴,并由专业营养师制定每周食谱,节日和生日还提供特色餐品,力求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照护体验。
解决好千家万户关切的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在探索“生活化照护”与“医疗化托底”融合新模式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和探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9所。“包头正在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院’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雅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医保、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继续增加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加强医养机构内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和康复水平,提高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发展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服务项目,打造更高质量的健康养老保障体系。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相关文章:
粤港澳媒体湾区行|探访横琴国际网球中心:十五运会前的“活力变身”04-14
太原尖草坪区启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行动04-13
2025年4月13日|包头海报04-13
【与你为邻】哈萨克斯坦客商在中国做中转仓:新疆有无限可能04-12
邵阳市中心医院引进全市首台超高端CT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