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劳动法有哪些规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18:36:16    

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包括:

总则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者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用人单位义务

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国家措施

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工会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民主管理

劳动者可以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某些情况下不得约定试用期,例如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

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未约定试用期的,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试用期是约定的条款,未事先约定的,用人单位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享有全部劳动权利。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事项。

辞职权利与程序

劳动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即可。

在特定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例如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违劳动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标准。

法定假日上班规定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假日上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这些规定旨在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男子请育儿假不成,被扣去4天年假!法院判了04-14

圳有为|对话市人社局局长王楚宏:超常规力度构建人才磁力场04-11

烟台组团赴辽宁、威海名校揽才04-10

太原市总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互助保障04-09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决“加班文化”等痛点,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03-18

合同买断赔多少钱01-20

工伤多少天不能报了01-19

电信买断工龄多少标准01-19